南京大学小百合BBS论坛

南京大学小百合,南京大学bbs,南京大学小百合bbs,南京大学论坛,小百合,南大小百合,小百合bbs,南大小百合bbs,南京小百合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fate (宿命), 信区: NJUNews
标  题: 南京大学:把自己"逼"上国际舞台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Tue Jun  6 17:14:58 2000), 站内信件

中国科学冲击诺贝尔奖系列报道(六)
南京大学:把自己"逼"上国际舞台
本报记者 游雪晴

    在国内做基础科学研究,南京大学恐怕是最适合不过的地方,因为这里最能出
成果--在国际权威性学术杂志和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被引
用论文数连续三年第一!这一结论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近几年公布的《中国
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得出的。
    对于基础研究来说,学术论文是研究成果的正式书面记录,是开展学术交流的
载体,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即发表在国际性学术论文刊物上的论文数以及被引
用数,被认为是衡量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美国费城科技
情报研究所的《科学论文索引》(SCI)被公认为在国际上最具权威性,SCI所收录
的论文数和统计的被引用次数,最能反映基础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大小。
    从1987年开始,我国也将SCI作为衡量研究机构基础研究的一项指标,由中国
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年底公布上一年的统计数据。去年公布的1996年被SCI收录的
论文数,南京大学以570多篇高居全国高校之首,比第二名多了一倍,也是从1994
年来第三次名列榜首;1997年的数据将在年底公布,据有关人士透露,南京大学仍
将以近700篇的数字居榜首。无论从名气上讲,还是从师资力量、资金投入上看,
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名列前茅的南京大学,为何能有如此的成果呢?带着疑问与好奇
,记者近日走访了这所蕴蓄了钟灵毓秀的古都学府。

        "基础科学研究没有第二"

    这是南京大学主管科技工作的副校长陈骏教授的一句话。虽然以前也曾听到这
样的说法--"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国际水平"、"基础研究中
,没有创新就没有价值"、"在基础研究中,只有国际领先,没有国内首创",但没
想到在南大会有这么高的共识,我采访过的每一个人,从校领导、院系领导到院士
,甚至普通的教师都表达过这种观点。陈骏教授说:"在南大能有这种观念和意识
,并形成气候,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果,与前些年校领导在这个问题上认识的早有很
大关系。"
    为此,我特意拜访了曾连续12年任南京大学校长,对南大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
的曲钦岳教授。这位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由于这些年的校长经历,对高等教育也有
了一套独特的见解,讲起基础研究要以国际水平作为衡量标准,曲教授介绍说:"
这个观念也不是一开始就树立起来了,是经过一段时间才在全校师生中得到共识的
。早在80年代末,当时物理系的系主任龚昌德教授提出,搞基础研究一定要到国际
舞台上去竞争,要在国际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要有SCI 论文,并以此作为该系
教师的衡量标准之一,我们非常赞同这种观念和做法,就在全校推广开了。"进而
曲教授谈到了我国科技成果评奖问题:"并不是我们不重视国内的奖项,只是国内
的奖太多、太滥,又有许多人为因素在里面起作用,不少人不致力于在科研成果上
有所突破,却在获奖技巧上进行钻营。在南大决不能让这种风气盛行。要较量就到
国际舞台上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在南京大学各
类科研教学的评价体系中,都将国际水平作为标准进行衡量,不论是拿学位还是评
职称。用曲钦岳教授的话说就是--

       "不能舒舒服服地当教授,拿博士!"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大学的本科生水平在国际上来看算好的,而研究生、博
士生则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距,这里面有种种原因,但与许多国家相比,博士学位
较易获得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对此,曲教授很感慨:"我们国家的博士、教授当起
来太舒服,水平就不会太高。于是我们就规定,拿博士、评教授都要有一定数量的
SCI论文,不达标准不能获学位、晋级。"
    "这种规定实施起来有阻力吗?"
    "怎么没有?物理化学类还好,地学就闹了起来。1992年至1994年,每年的地
学博士生都联名上书,反对这种规定。客观的讲,有些学科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上
发表论文的确不容易,对此,我们采取不同学科区别对待的办法,对于地学发表论
文的数量和学术刊物的等级标准有所降低。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但总的指导思想
和大方向没有改。几年下来,再没有人提意见了,他们从这种规定中大大受益,研
究水平提高很快,地学的SCI论文数也直线上升。实践证明,以前认为高不可攀的
国际水平,经过努力也是可以达到的。"
    "我们是被'逼'上国际舞台的。"南京大学化学院的姚院长这样形容这种规定。
"但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都是大有好处的。去年仅我们化学
院就有200多篇论文收录SCI,其中有进一半是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我们的
毕业生不论去哪里都非常抢手。"
    有了数量,自然追求质量,不再满足于SCI一般性的刊物,发表论文的刊物档
次也逐步提高,被引用的次数也越来越高。当然除了这些硬性规定外,学校也有一
些辅助措施。南京大学科技处刘荣川处长介绍,一是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遴选了
一批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刊物,鼓励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二是联系了一些企业支持
,设立学术论文奖,根据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在这儿做研究受到尊敬!"

    虽然学校对于发表论文有一定的物质奖励,但据刘荣川处长介绍,南大的奖金
与全国其他大学来比,算是低的,看来仅仅是物质奖励是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果的
。相对于全国其他重点大学,南大的物质生活条件不算好,尤其是住房条件。再加
上搞基础研究,没有很直接的经济效益,收入也不高。可以说,在南大进行基础研
究,物质条件没有什么吸引力。但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留在南大,甚至有许多人从
国外回到南大工作,他们图什么?
    "南大的研究环境好,学术气氛浓,是做学问的地方。"
    国家重点实验室--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的王牧教授是1994年从荷兰回到南大
工作的,32岁的他已是学校里最年轻的教授之一了,谈起杂南大的工作的感受,他
感触颇多:"如果想在学术上做点什么,回国的机会会更大一点,尤其是在南大这
样的环境里。在欧洲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很难得到我现在的职位。这里的老教授都很
注意培养年轻人,尽量为年轻人创造条件。在南大,导师教授从不在论文上随意署
名,这里的学风很严谨。"的确,我在一份6月份出版的"南大报"上看到了一则南大
自己制定公布实施的《南京大学关于科学研究行为规范管理办法》,严谨治学的精
神可见一斑。
    许多南大的年轻教师都认为,南大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在这儿做研究受到尊敬
!"40出头的陈骏教授虽为副校长,公务缠身,但仍抓紧时间做些研究,他说:"物
质利益在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中并不占很大分量。我最大的乐趣是把研究发现的成
果发表了。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快乐是发现。在南大搞基础研究,很受人尊敬,是高
尚的,特别是有了成果,感觉特别好。"这种学术氛围的造就,既有深厚的历史传
统底蕴因袭,也有现实政策导向的作用。
    采访中,许多人都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虽然目前南大在SCI 收录论文数量方
面居全国前列,但在世界范围内看,与哈佛大学每年8000篇,甚至台湾大学1000篇
来比,仍是十分落后的。在谈到南大在国内SCI排行榜上还能领先多久时,不论是
曲钦岳,还是陈骏,都认为从实力上看,被北大、清华等校赶超是迟早的事,这一
两年其他学校已经在加劲儿了,这是好事,可以促进我国的基础研究整体水平的提
高,南京大学做的这些努力就很值得了!

《科技日报》1998年11月5日第1、2版

--
※ 修改:.fate 於 Jun  6 17:18:51 修改本文.[FROM: dangx2.nju.edu.cn]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lily.org.cn.[FROM: dangx2.nju.edu.cn]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szuonline.cn 今天是 2024/05/03
深大在线 荔园在线 荔园晨风 荔园晨风BBS 荔园晨风bbs站 深大bbs 深圳大学bbs 深圳大学论坛 深圳大学内部网 szu bbs 荔园晨风地址 荔园晨风校外地址 荔园晨风登陆地址 荔园晨风登录地址 荔园晨风怎么登录 荔园晨风怎么登陆 深圳大学荔园晨风 荔园晨风登录不了吗 深大荔园晨风关了吗 荔园晨风官网 荔园晨风无法校外登陆 荔园晨风bbs登录不了 梨园晨风
请珍惜那些伤害过你的人,毕竟其他人都懒得害你。